“摇一代”三年后:摇中心仪梦校,也有悲喜两重天
在孩子升学的路上,择校一直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。有人为做好择校准备一掷千金,为孩子各科“开补”;有人多方比较,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,从容淡定等待摇号结果。但在南都教育联盟记者采访中发现,即使是摇中梦校,也有截然不同的结果。 “明白了学习到底对我来说是什么”716分!收到中考成绩的那一瞬,吴迪开心得跳起来!虽然相比于其他高分生,这个成绩不算很耀眼,但是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,让他明白了“学习到底对我来说是什么”。吴迪回忆说,自己当年是五年级下学期就开始做小升初规划。“因为直升学校一般,参加了几个学校的开放日,也去了中大附。当时是希望进好一点的初中就读。”他还记得当时是跟父亲一起到中大附中开放日听讲座,听完后,父亲马上下结论:来了中大附就什么都不用愁了,“所以我对中大附有了些期待,于是摇号就填了中大附,很幸运,揺中了。”摇中后,吴迪对中大附的想象更多了几分。听说中大附很开放、很开明,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上,他真的体验到了。“副校长马春秀的一句话‘成绩确实是评断一个学生的标准,但却不是唯一标准’,让我当时就觉得,自己来对地方了。”中大附的宽松环境让吴迪有了更多自主的空间。吴迪进班时的成绩是班里的15名以外,他清楚知道自己小学的根基没有别人牢,于是便在空闲时候除了阅读老师规定的书籍外,自己也读些名著,像《十日谈》《复活》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》这些,以此提升自己的素养水平,为写作文铺路。“在中大附三年,我没有在外补过课,课堂紧跟老师节奏,按要求完成作业。附中的老师在课堂上会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发散思维,用风趣的方式传授知识,在这里我尤其感谢教我英语的黄老师,他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,他教会了我什么才是英语,今后怎样学好英语,让我受益匪浅。”谈到初中三年的感受,吴迪用了“梦幻”一词来概括。他称,自己在中大附的学习生活就像梦幻一样。虽然也与同学闹过矛盾,抱怨过大环境的内卷,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中大附的热爱,“就因为我在中大附,我的学习才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。因为别的同学都在学习进步,我也不能落下了。”吴迪非常庆幸,三年的初中学习,让自己从懵懂的状态到有了清晰的认知,“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明白了学习到底对我来说是什么,使我明白学习只是一种途径,不必看太重,也不必看太轻,虽然临近中考的那段时间确实很苦,但梅花香自苦寒来,知道学习的重要性,也就有了斗志。” “对大家不懂的问题,老师会放慢速度,重复讲解”跟吴迪一样,陈烨对摇号进了中大附也有一种梦幻的感觉,因为他所在的学校有三名同学当年也是一起摇中了中大附。陈烨所在的小学位于天河区东部,并非传统的名校。他坦言,当年父母为了小升初择校有优势,在五年级的时候,给他报了数学补习班。“因为我本人不喜欢校外补课,上了几节就没上了。小学成绩不算好,六年级三科总分大概290分。”如果是放在2020年以前,凭裸考进入热门民校的概率应该是非常低的。但摇号政策一来,大家的机会就均等了。陈烨称,进入中大附后,自己的第一印象是“学校跟自己想象中一样又不一样”。一样的是,老师们都很专业很负责;不太一样的是,他所在的班上,大部分同学的基础不好,学习气氛好像没有那么浓,大家的学习热情好像并不高。“刚入学时我的成绩在班上算中上吧。刚开始几次测试,成绩并不理想,记得第一次数学测试是81分,满分120分,把我妈急坏了。”陈烨称,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,自己逐渐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,跟上老师的节奏,慢慢地,成绩有了提升。“老师们都很负责,对大家不懂的题目,会放慢速度,重复的讲解。”陈烨自豪地告诉记者,初中三年,自己没有在校外补过一次课。“在中大附,只要你跟上老师的脚步,认真听课,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。”“更重要的一点是,我并不觉得压力特别大,学习特别辛苦。”陈烨特别感激班主任和科任老师,“因为当我在学习上有点松懈时,他们就会提醒我,鼓励我。”这次中考,陈烨考了734分,三年的努力也有了回报。 “名校的‘卷’让我天天想转学”七月,又一年小升初拉下帷幕,不少“锦鲤”在圈中晒出的喜悦再次勾起了马小姐的回忆。三年前,带着摇号某名校的成功,她和儿子在同样的欢喜和期盼中迎接新初一的开启。可三年后的今天,她总结三年来的感受,苦笑道:卷不动,躺不平,“其实挺后悔当初的选择的。”让马小姐卷不动的是她自己的体力以及孩子的适应性。当初去摇号,只盯着学校的升学成绩以及校风,觉得牛娃都去的地方,肯定错不了。“我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实际,就是家离得比较远,每天孩子上学放学花在路上的时间不少,因为学校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宿位。”马小姐说,自己也想过在学校附近租房子,曾经也花了好几个月去找合适的房子,结果不是房子太小,就是租金太高,实在扛不下来。“早上儿子一早就出门了,下午放学,刚好跟我下班时间比较接近,就我开车去接他回家。”这一接就是三年,当初的兴奋已经被远距离的接送、堵车消耗殆尽。而让马小姐更不能接受的是,孩子对学校的适应度越来越下降,“每天我去接他,感觉他在学校憋了一天气,只有出来学校后才深深透一口气。”孩子曾经的一句话,让马小姐眼眶红了。“他有一天跟我说,出来学校后看着马路上车水马龙,感觉是我目前奢望不到的自由。”每天晚上打仗一样的日子,日复一日地上演。“QQ群里的人像到了深夜12点还在闪动,有问作业的,有问题目的,也有家长互相加油打气的。”随着马小姐的心情跌到冰点的还有孩子的成绩。从入学时班上的前10名,逐渐跌到班里的40多名。“班里有的学霸在初一已经学完了物理,晚上还有各种私教课,周末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,还有数不完的课外作业,从初二开始,名校的卷让我天天想转学。”“这次中考成绩非常不理想,我们想换赛道了,不知会不会又面临另一种卷?”马小姐心情复杂,对孩子未来的前途表示了深深的忧虑。她后悔,如果当初不是入读名校,而是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,一步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,会不会结果要比今天好一点呢?摇进普校,被分进“重点班”,同样一言难尽在孩子小升初的选择上,家长陈先生相对冷静很多。“我们觉得学得好不好,关键在孩子。其次才是学校的因素。”三年前,陈先生的小孩摇进了一所普校,被分进了“重点班”,回顾三年来的学习生活,陈先生感慨,一言难尽。陈先生自嘲,自己也是从一所村小奋斗出来的,少年时代不需要太多束缚,只要孩子学习态度端正就肯定不会差。于是,三年前他给孩子填报小升初志愿时,跟别人的着眼点有所不同,“我孩子三科总分大概在285分到290分之间,不算很好,但也过得去,我就给他填报了相对热度没那么大的学校,果然,一摇就中了,想着这个分数,应该能进个重点班。”果然,后面的进展一切在陈先生的规划中,然而,让他想不到的是,重点班的强度堪比特训营。“每天有做不完的卷子,抄写不断的作业,从初二开始,孩子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觉。我能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,学校确实想把这个班的孩子的成绩搞上去,但是缺乏科学的方式,效果会适得其反。”陈先生透露,在跟不同的家长交流中,明显感觉已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。本来这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不算拔尖,估计学习方法也是有点问题的,但初中还是用填鸭式的、高强度的训练来集训孩子,显然不合适。“庆幸这次中考孩子成绩还算不错,有697分,但回想这三年走过的艰辛路,确实有点不堪回首,初中拼成这样,高中还要怎么拼呢?”陈先生一脸迷惘。从南都教育联盟记者采访到的个案来看,小升初的摇号,给了大部分家庭一个均等的机会,每一年的摇号,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到底做鸡头还是凤尾?与牛娃为伍,还是根据自己的节奏走?部分“摇一代”的经历,显然让家长对教育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。“择校”固然重要,但即便学校再优秀,也不能提供万能的教育。合适就是最好的,相信在未来的升学选择上,家长们的考量会更加综合。采写:南都记者 梁艳燕预告:如果重来一次小升初,你会选择?三年前,面对摇号结果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如今,“摇一代”学生和家长们是否对学校产生了改观?家长们对初中的教学管理有何建议?南方都市报借此发起了问卷调查,旨在了解“摇一代”学生和家长对小升初升学方式、对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看法。结果将在下篇揭晓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